高温干旱对当前我省水稻生产的影响及防范技术措施意见
当前我省水稻正值生长的关键时期,单季晚稻普遍进入孕穗期,连作晚稻处于分蘖至拔节期。这一时期水稻对高温干旱极为敏感,若管理不当将直接影响产量形成。根据气象资料,我省7-9月是高温干旱高发期,特别是7-8月持续高温天气对水稻生长发育构成严重威胁。目前,据中国气象台预测,预计今年8月份我省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偏高,尤其是高温(超过35℃)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,出现阶段性高温热浪风险较高。
从生育期来看,单季晚稻孕穗期遭遇高温会导致花粉活力下降,造成授粉不良,空秕粒增加;而干旱缺水则会影响幼穗发育,严重时甚至导致颖花退化。连作晚稻在分蘖期受高温抑制,有效分蘖数减少,最终影响单位面积穗数。此外,高温还会加速水稻生育进程,缩短灌浆期,导致高温逼熟、千粒重下降。干旱条件下,水稻根系吸收能力减弱,光合效率降低,进一步加剧产量损失。
从危害机理分析,当气温持续超过35℃时,水稻花粉发育就会受到抑制;超过38℃时,花粉基本失去活力。同时,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持水量的60%时,水稻就会表现出明显的干旱胁迫症状。因此,在当前气候背景下,建议采取系统性的防范措施,最大限度减轻高温干旱对水稻生产的不利影响。具体技术措施建议如下:
一、水资源统一调配与高效利用技术
第一,要建立区域水资源统筹调配机制。面对高温干旱天气,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是抗旱保产的关键。各地要提前制定科学的用水计划,按照“先生活、后生产,先重点、后一般”的原则分配水源。对跨村、跨镇的灌溉渠道要实行统一管理,杜绝抢水、占水现象,确保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效益。
第二,要加强灌溉基础设施的维护。重点要对各级渠道进行全面清淤疏浚,修复破损段落,减少输水过程中的渗漏损失。对年久失修的泵站、闸门等设施要及时检修,确保正常运行。在特别干旱地区可临时架设移动泵站,从河道、塘坝等水源地抽水灌溉。
第三,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。对水源相对充足的地区,除遇高温时采用灌深水降温外,其他情况可采用“薄水层、勤灌浅灌”的方式;对缺水地区则实行间歇灌溉,即灌一次水后待田面自然落干至微裂时再灌。有条件的地区可安装土壤墒情监测设备,实现精准灌溉。通过以上措施,可使灌溉水利用效率提高30%以上。
二、分生育期的科学灌溉管理技术
针对不同生育期水稻的需求特点,应采取差异化的灌溉策略。
对于处于孕穗期的单季晚稻,此时是水分需求最敏感的时期,必须保证田间有浅水层(3-5厘米)。若遇持续高温,可适当加深水层(5-8厘米),利用水体降温减轻热害。要特别注意避免此时段断水,否则会导致颖花退化,空壳率显著增加。
对于处于分蘖拔节期的连作晚稻,宜采用湿润灌溉管理。即保持土壤处于饱和状态,田面不见明水但脚踩有脚印。这样既能满足分蘖需要,又可促进根系下扎,增强抗旱能力。当有效分蘖数达到目标穗数的80%时,可适时晒田控蘖,减少无效分蘖对水分的消耗。
在灌溉时间安排上,要避开中午高温时段,选择在清晨或傍晚进行。这样可减少水分蒸发损失,提高灌溉效率。对于已出现旱情的田块,要优先保证孕穗期稻田的供水,必要时可采取轮灌制度,确保关键时期的水分供应。
三、叶面营养调控与抗旱保产技术
(一)喷施叶面肥。叶面施肥是缓解高温干旱胁迫的有效措施。推荐使用0.2%磷酸二氢钾+0.1%尿素混合液,或添加芸苔素内酯、腐殖酸等植物生长调节剂,在早晚时段进行叶面喷施。这不仅能补充养分,还可增强叶片保水能力,提高植株抗逆性。一般每隔7-10天喷施一次,连续2-3次。
(二)巧施钾肥。对于长势较弱的田块,要适当增施钾肥。钾离子能调节气孔开闭,减少水分蒸腾,每亩可追施氯化钾5-8公斤。注意施肥后要及时灌水,促进养分吸收。切忌在高温干旱条件下大量施用氮肥,以免造成肥害。
(三)有条件施硅肥。硅元素能增强水稻细胞壁强度,减少水分蒸腾,提高抗旱性。可在灌溉时每亩施用水溶性硅肥2-3公斤,或使用含硅的复合肥作基肥。实践证明,施用硅肥的水稻在干旱条件下减产幅度可降低15%-20%。
四、高温干旱期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
高温干旱条件下,水稻病虫害发生规律会发生显著变化。稻飞虱、稻纵卷叶螟等害虫的发育速度加快,世代重叠严重;而纹枯病、稻瘟病等病害在高温高湿交替时易暴发。因此,必须要加强监测,及时防治。稻飞虱可选用吡蚜酮、烯啶虫胺等药剂防治;稻纵卷叶螟推荐使用甲氧虫酰肼、乙基多杀菌素等防治。纹枯病可选用井冈霉素、噻呋酰胺等;稻瘟病可用三环唑、稻瘟灵等药剂预防,在破口期喷药一次,能有效控制病害发生。要注意轮换用药,延缓抗药性产生。
特别强调的是,一是高温干旱时水稻对药剂更为敏感,要严格控制用药浓度,避免随意加大剂量,并在早晨或傍晚时施用提高药效。二是施药后如遇降雨,要及时补喷。三是要做好施药人员的防护,避免在中午高温时施药,防止中暑和农药中毒事故发生。
五、灾后补救与改种技术措施
对于受灾严重几近绝收的田块,要及时做好改种准备。准确评估灾情,对减产5成以上的田块建议改种。干旱一旦解除,要及早做好绝收田的补播工作,引导农民改种蔬菜作物,避免秋季抛荒,努力减少损失。
对于受灾较轻的田块,旱情缓解后要立即追施速效氮肥,每亩施尿素5-8公斤,促进恢复生长。同时加强病虫害防治,重点预防稻飞虱传播的病毒病。对于叶片严重枯黄的田块,可喷施芸苔素内酯等生长调节剂,帮助植株恢复生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