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制定的首个关于数字渔场省级地方标准发布

2024-02-06 10:57:34

信息来源:水产推广站

浏览次数:    字体:[ ]

微信扫一扫:分享

微信里点“发现”,扫一下

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。

数字渔场是什么?浙江的数字渔场怎么建?通用要求有哪些?近日,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牵头,联合浙江大学等单位制定的省级地方标准——《数字渔场建设通用要求》(DB33/T 1355—2024),由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,并将于2024年3月3日起正式实施。该标准规定了数字渔场的场地选择、设施与设备、数字化管控、人员配备与制度建设等要求。据悉,这也是国内首个关于数字渔场的标准。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“十四五”以来,浙江省“三农”数字化改革和智慧农业建设如火如荼,为农业现代化先行聚力赋能。《浙江省数字乡村建设“十四五”规划》中指出,要“实施渔业‘机器换人’行动,综合应用水体环境实时监控、自动增氧、饵料精准投放、循环水装备控制、深远海智能化养殖和养殖工船等设施装备,实现渔业生产智能感知、精准管理和安全生产,提高绿色养殖水平”。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出台的《浙江省智慧农业“百千”工程建设实施方案(2023—2027年)》计划到2027年,基本建成浙江农业产业大脑,全省创建数字农业工厂(基地)1000家以上、培育未来农场100家,在种植业、畜牧业、渔业各打造一批具有引领性、示范性、带动性的数字化新型农业产业组织。数字渔业技术模式也被列为浙江省“十四五”水产养殖十大主推模式之一。          

近年来,全省各地陆续开展了智能化、设施化养殖工厂、基地等建设探索,也涌现出一批养殖设备齐全、设施化程度高、数字赋能效果好、综合效益明显的先行示范主体,为全省数字渔场建设标准提供了可借鉴可提炼的样板范式。省总站围绕数字渔场这一新的领域,积极开展了标准研究和示范推广工作,探索建立“浙江渔业产业大脑(浙农渔)+数字渔场”的现代渔业发展模式;同时,按照“储备一批、培育一批、创建一批、提升一批”的思路,已指导建成省级数字渔场72家。省标《数字渔场建设通用要求》的颁布实施,对于进一步规范全省海、淡水地区的数字渔场建设,推动水产养殖业向生产智能化、管理数据化、经营网络化和服务在线化转型提质,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。

  打印

  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