德清打造“共富数字渔仓”,推动渔业绿色循环发展

发布日期:2025-07-24 信息来源:产业信息处(渔业发展处)、德清县农业农村局


在农业农村部渔业绿色循环发展项目支持下,德清渔业再树标杆—目前全国单体最大的“共富数字渔仓”近日在乾元镇幸福村落成投运。这一里程碑项目不仅亮出了德清渔业绿色转型的“成绩单”,也体现了我省坚持“大食物观”和绿色发展理念,以现代设施渔业为主引擎,探索淡水渔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图景。

一、科技支撑,铸就“超级渔仓”

作为德清县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项目的核心载体,“共富数字渔仓”总投资达2.5亿元,占地700余亩,聚力打造了一座集育苗、品质提升、成鱼养殖于一体的“数字一体化水产综合体”。一是打造全国最大单体产能。项目规划426套标准化苗种培育桶、200套标准化商品鱼提升桶、376套标准化小规格鲈鱼养殖桶、1740套标准化商品鱼养殖桶。随着9月份成鱼区的全面投产,这座“水上车间”将展现出其超级产能,年商品鱼养殖能力达500万公斤,净养能力500万公斤,苗种承载能力2500万尾,整体规模居全国单体淡水鱼数字渔仓前列。二是实现高效柔性生产。采用先进的陆基桶养殖系统。依托微循环系统、调水池及数字化水质监测平台的协同运作,实现水温、溶氧、pH值等关键指标的实时精准调控,为鱼类创造稳定、优质、可控的生长环境,有效规避传统养殖的季节性风险单个养殖桶每季度即可产出2500公斤成鱼,单位面积产量远超传统鱼塘。其“连续投放、分批出鱼”的柔性生产模式,结合“中段规格苗”(约200克)入池策略,能精准控制养殖周期(约2个月可达商品规格),无缝对接销售旺季(如8-9月),实现生产与市场的高效联动。

二、共富驱动,联农惠泽民生

“共富数字渔仓”不仅是技术的创新高地,更是联农带农、促进共同富裕的创新平台,“渔仓”更是“共富仓”。德清创新推出“数字渔仓+共富认养”模式,构建多方共赢机制。

一是“零门槛”共富认养:低收入农户在德清农商银行贷款支持与县红十字会贴息政策下,可认养“一桶鱼”,由专业公司(浙江庆渔堂)全程托管,享受7.2%的年化保底收益。首批惠及近130户低收入农户,铺就“零门槛、稳回报”的增收路。二是产业链深度参与:农户不仅可通过认养获得稳定收益,还能在养殖管理、投喂等环节通过灵活用工、合作服务实现“二次增收”。项目全链条预计创造超百个“家门口”就业岗位,让村民共享产业发展红利。三是订单直通赋能:运营方庆渔堂与生鲜巨头“叮咚买菜”达成战略合作,启动水产“一公里深”战略。通过生态科学养殖、订单共富认养、“四仓合一”运营等模式,构建从塘头到餐桌的高效、安全、可追溯供应链,确保优质生态水产品快速直达千家万户,实现企业、产地、消费者的多方共赢。

三、绿色循环,激活产业动能

“共富数字渔仓”的建成投产,是德清县今年加速推进国家渔业绿色循环发展项目的一个缩影。该项目以“两区一谷一平台”为总体布局,涵盖12个子项目,致力于打造集苗种繁育、绿色养殖、数字渔业、精深加工、质量安全、产业链打造、信息化管理于一体的全产业链,实现“种业提效、养殖提质、设施提量、安全提标、数字赋能、机制富民”。项目建成后,将在全县构建一批集中连片的高标准水产养殖园区,显著提升加工分拣能力,并直接带动农户2000户以上增收,年提供就地就业岗位400个以上。目前,在中央财政资金和县级配套政策的强力推动下,全县上下正抢抓机遇,全力推进项目建,12个子项目中已有9个项目正式开工建设。

在现代渔业渔区数字池塘的涌动水声中,德清县正以农业农村部渔业绿色循环发展项目为引擎,以“共富数字渔仓”为标杆,用科技赋能产业,以绿色引领未来,用机制保障共富,加速绘就淡水渔业绿色循环高质量发展新篇章。





版权所有:浙江省农业农村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