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湖区“三链”融合引领种业高质量发展

2025-03-28 16:53:09

信息来源:南湖区农水局

浏览次数:    字体:[ ]

微信扫一扫:分享

微信里点“发现”,扫一下

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。

嘉兴市南湖区以“数字化智能育种”为核心,建立“三链”融合发展模式,探索出一条种业高质量发展的特色路径,为农业产业发展、农民增收注入新动能。2024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达24.92万亩、2.04亿斤,连续五年达到全省“产粮大县”标准,浙江大禾种业有限公司入选第二批省农作物种业阵型企业名单。

(一)构建“产学研”协同创新链,激活种业发展源动力。一是搭建科研育种载体。与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“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嘉兴基地”,采用分子设计育种、基因编辑等前沿技术,开展水稻抗逆性、高产性等关键性状研究,已累计筛选出20余份优质种质资源,其中“嘉禾247”连续三年入选浙江省晚粳稻主导品种,推广面积超50万亩。二是创办数字化育种联盟。以北京天丰智慧与中国电子科技南湖研究院核心技术为支撑,联合北京天丰智慧等企业成立“数字育种联盟”,建立企业育种加速器平台,助力实现样本处理、数据分析自动化,大幅提高育种效率,将水稻育种由3代/年提升至5代/年。三是强化产学研协同机制。与中国水稻研究所等高校院所优势育种团队合作,增加企业R&D投入力度,建立“项目共研、人才共育、成果共享”模式,联合攻关类脑智能育种技术。每年投入科研经费100余万元,累计培育并通过省级审定新品种6个。

(二)贯通“育繁推”一体化产业链,提升种业综合竞争力。一是深耕特色精准育种。企业聚焦长三角地区生态特点,开发品种独占推广权,针对本地粽子企业需求,选育适合本地种植推广的糯稻品种。目前已筛选14个综合性状好的粽子适配品种,获得12个常规稻品种在同一生态区域独占经营开发推广权,年销售额近3000万元。二是制定标准高效繁种。推广建设标准化化示范基地,通过“企业+合作社+农户”模式,在南湖区七星街道、大桥镇、凤桥镇建设万亩繁种基地,支持阵型企业在海南建立鉴定筛选基地,加快成果转化速度。现已实现年产优质稻种500吨,带动周边农户亩均增收超800元。三是立体推广打通市场。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推广网络,线上依托数字化平台为种植户提供品种特性分析、种植方案定制服务;线下组建30人农技服务团队,开展“田间课堂”培训推广200余场。2024年,南湖区常规水稻供种市场占有率提升至全省前三。

(三)拓展“种业+”融合经济链,开辟种业发展新空间。一是种质资源筑牢种业根基。开展粳稻全基因组重测序,通过种质鉴定、基因纯合等技术,鉴定筛选高产、优质、抗病虫害等优质种质资源,构建自有种质资源库。目前种业企业已完成粳稻全基因组重测序100余份,保存国内外种质资源1120余份,其中抗稻瘟病、耐低温等特色种质235份。二是智能决策驱动精准农业。引进建设智能监测系统,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,将环境因子、生理特征和病虫害等实时监测数据转化为决策支持系统,帮助农业生产者做出科学精确的管理决策,实现资源最优配置。目前,通过该系统亩均节约成本85元,决策风险减少30%。三是跨界融合开辟增值蓝海。积极探索种业跨领域突破,与医疗、美妆等企业合作,开发专用稻米品种,创新推出“功能型水稻”品种,为跨界行业提供优质种质撑。目前已初步筛选适合跨界专用稻谷品种3个,预计带动稻谷附加值提升30%、跨界业务贡献营收超1000万元。

  打印

  关闭